建议升级浏览器版本到最新版本!
X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决策意见征集

【进行中】天津市司法局关于《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修订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公告

    根据市人民政府2023年度立法工作安排,市教委起草了《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修订送审稿)》,报请市人民政府审议。为了增强立法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现将送审稿公布,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813日。

    在此期间,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有关意见建议请于截止日前书面反馈,邮寄地址: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北道52号,传真:23082353,电子信箱:ssfjlfec@tj.gov.cn

2023714

    (联系人:立法二处汪博;联系电话:83597850


草案正文

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

(修订送审稿)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实施

   第四章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

   第五章 职业教育的教师与受教育者

   第六章 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

   第七章 职业教育保障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服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及相关管理活动。

机关、事业单位对其工作人员实施的专门培训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条【同等地位】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本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第四条【方针原则】职业教育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

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第五条 【工作格局】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部门协同、产教融合,坚持行业企业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多元参与。

第六条【政府责任】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促进就业创业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升级等整体部署、统筹实施、全面评估。

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组织开展督导评估。区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推动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工作。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完善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部门职责】教育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并按照职责做好相关职业教育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工业和信息化、商务、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科技、金融、规划资源等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沟通配合,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工作。

第八条【投入机制】本市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资金的机制。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将职业教育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并根据需要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新增教育经费应当向职业教育倾斜。

第九条【社会氛围】本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职业教育活动周应当集中宣传和展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成果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

第十条【表彰奖励】本市对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第十一条【体系建设】本市建立并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产教深度融合、对外深入合作,服务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模式。

第十二条【职教序列】本市职业学校教育由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组成。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由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综合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实施。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依法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

第十三条【职普融通】教育部门应当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渗透融通机制,畅通学生成长成才培养渠道。

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可以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行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

鼓励职业学校的实训场所、课程、师资等教育教学资源面向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开放。

第十四条【贯通培养】本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一贯制人才培养,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机制、一体化教科研机制和专业课程体系、评价体系。

第十五条【育训并举】职业学校应当坚持教育与培训并举,根据社会需求、办学能力,强化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支持职业学校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带徒传艺等培训以及技能交流。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依托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开展技能实训、技能竞赛、创业培训、师资培训、课程研发等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

各级各类职业培训基地、师资培养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应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根据承训能力、社会需求,开展多种形式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

第十六条【职业启蒙】教育部门应当组织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及劳动教育,并建立资源共享与合作机制。

普通中小学可以因地制宜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开设职业生涯教育、劳动技术等职业教育课程。

第十七条【职继协同】教育部门应当完善社区、学校联合的终身学习服务模式,推动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进入社区,实现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

第十八条【均衡发展】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完善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

本市依托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高素质农民的教育培训、农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快培养培训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

第三章职业教育的实施

第十九条【社会力量办学】本市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支持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支持符合产教融合发展要求的企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承接职业学校办学。

鼓励社会力量与职业学校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举办实体性的二级学院、产业学院。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承租、托管等方式参与职业学校运营管理。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适当方式参与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设施。

第二十条【资历框架】本市建立并完善教育资历框架,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长通道,具体实行下列制度:

(一)实施学历证书、其他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二)实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课程互认、学习成果等值互换制度;

(三)实施学分银行制度。

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职业教育的制度。

第二十一条【政府职责】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对社会力量依法举办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给予指导和扶持。

本市根据区域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需要,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结构,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加快培养人工智能、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和托育、护理、康养、家政等民生领域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第二十二条【教育人社职责】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实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指导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质量评估、实训基地等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拟订技工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制度,开发职业培训项目。

第二十三条【行业职责】市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所属职业学校指导,支持行业企业在课程专业建设、职业教育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人才需求预测、校企合作对接等方面深度参与职业教育。

市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健全职业学校领导班子选聘、调整、考核与市教育部门会商机制,选聘、调整、考核其举办的职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前,应当征求市教育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产教融合】市人民政府应当完善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联动的产教融合机制,建立本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方面的支持。

市和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适当形式扶持和保障校企合作。

市和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和相关优惠政策。

第二十五条【中国特色学徒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鼓励和支持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企业特别是产教融合型企业与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或者与职业学校联合招收学生(学徒),以工学结合的方式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

支持企业设立学徒岗位,与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对职业学校学生、企业新招用职工、在岗职工和转岗职工进行学徒培训。

第二十六条【技能竞赛】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开展技术创新竞赛、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持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对在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优秀等次的选手,按照有关规定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

第四章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

第二十七条【发展方向】市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整合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稳步开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持续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和办学条件,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学校举办综合高中。

第二十八条【考试招生制度】市教育部门、市教育招生考试院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符合本市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建立本市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汇总发布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及其专业设置、招生情况等信息,提供查询、报考等服务。

第二十九条【学校招生】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可以在有关专业实行贯通招生、系统化培养。

高等职业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采取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招收学生;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经考核合格,可以破格录取。

符合条件的本科高校可以经资格推荐、文化考试以及技术考核的程序,自主招收优秀中高职毕业生、生产一线优秀员工就读职业教育本科专业;联合重点行业企业,以校企合作项目制方式,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第三十条【教育教学】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围绕服务京津冀区域和我市主导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打造高水平优质课程,开发数字化资源。

职业学校、教育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应当联合开发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或者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传统技术的新课程及标准,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数字化等新形态教材和鲁班工坊模式多语种教材,并进行动态更新。

第三十一条【社会培训】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可以委托或者联合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技能培训。

公办职业学校承担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收入在合理扣除直接成本后,可以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主要用于奖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人员和发放奖励性绩效。允许将一定比例的培训收入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培训工作量可以按照学时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

第三十二条【培训补贴】本市实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目录制度。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目录内职业技能培训的,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可以按照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第三十三条【就业创业】职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在课程研发、学时学分、师资保障、场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资金支持、奖励措施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第五章职业教育的教师与受教育者

第三十四条【教师地位】本市保障职业教育教师的权利,提高其专业素质与社会地位。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保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学校应当大力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

第三十五条【教师培养】本市应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支持职业教育师范院校发挥作用,推进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培养职业教育师资,鼓励行业组织、企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

产教融合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应当安排一定比例岗位,接纳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教师实践,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第三十六条【教师评聘】本市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发展要求的职业学校岗位设置和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制度。职业学校新聘任的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原则上具有不少于3年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

职业学校可以在教职工总额中安排一定比例或者通过设置流动岗位等形式,面向社会和企业聘任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等担任专职或者兼职教师。上述人员在校企合作中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可视同相应的技术或科研成果,按照规定予以奖励。

职业学校应当将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第三十七条【学生地位】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落户及参加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招录、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职业发展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受平等机会。

第三十八条【实习安全】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和接纳学生实习的单位,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生产教育,依法为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鼓励实习单位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险、办理工伤保险。

第三十九条【实习报酬】职业学校学生在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其实习报酬应当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工资标准的80%或最低档工资标准,实习报酬应当按照实习协议约定,以货币形式及时、足额、直接支付给学生,支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不得以物品或代金券等代替货币支付或者经过第三方转发。

第六章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

第四十条【协同发展】本市支持建设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完善京津冀职业教育产教对接平台和协同发展运行机制,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科研、教研联盟建设,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

第四十一条【联合办学】本市支持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与北京市、河北省依法开展联合办学,设立培训机构,支持联合知名企业、行业组织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第四十二条【互认制度】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推动创立京津冀跨区域资历框架,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课程互认、学生学习成果等值互换制度。

第四十三条【合作共建】本市支持职业学校与北京市、河北省职业学校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开展师资交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开展教学研究、科学研究、职业培训。

第四十四条【鲁班工坊】市和区人民政府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以鲁班工坊模式赴境外办学,共同建设国际化专业、开展师资培训、开发教学资源,推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优质产品技术共享,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第四十五条【中外合作办学】市和区人民政府鼓励开展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面向本市高端产业需求,与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政府、行业协会、著名高校和知名企业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国际标准、善于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国际化职业技术技能人才。

第四十六条【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通过举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等形式,支持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加强互学互鉴、共建共享。

第七章职业教育保障

第四十七条【资金保障】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建立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鼓励通过财政拨款、企业投资、多方融资、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依法筹集职业教育资金。

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和公用经费标准,并按标准按时、足额拨付经费,不得以学费、社会服务收入冲抵生均拨款。

民办职业学校举办者应当参照同层次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经费。

第四十八条【教育附加】城市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应当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城市教育附加可以用于补充公办职业教育公用支出、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联合体运行、职业培训,以及职业教育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重大活动经费等教育事业发展支出。

第四十九条【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可以用于举办职业教育机构、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招用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等合理用途。职工教育经费可以多企业联合使用,增强资金使用效益。

企业应当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当年有节余的允许结转。企业新上项目应当安排使用职工教育经费。

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应当接受财税主管部门检查,设有企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的,还应当至少每年向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使用情况。

第五十条【农村职业教育经费】市和区人民政府加大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投入,可以将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适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

对开展职业农民培训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第五十一条【金融支持】本市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等支持范围。

第五十二条【资助捐赠】本市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对职业教育捐资助学,或者将图书资源、软件系统、仪器设备等资产的使用权进行捐赠,鼓励境外的组织和个人对职业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提供的资助和捐赠,应当用于职业教育。

第五十三条【职业教育研究】市和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服务和保障体系,引导学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群团组织、企业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教学资源开发、教育质量评估、宣传推广、人才供需对接等活动。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法律责任一】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五条【法律责任二】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在职业教育活动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教育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教育教学质量低下或者管理混乱,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暂停招生、限期整顿;逾期不整顿或者经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或者责令停止办学。

第五十六条【法律责任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职业教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施行日期】本条例自         日起施行。


背景介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天津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产业和教育优势。2021年,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城融合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的意见》;2022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贺词并发表致辞,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天津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认可;2023年,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印发了《关于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实施方案》,共同探索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天津积累了较为成熟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突破性成果,需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固定。

同时,天津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也亟需通过立法加以规范调整。现行《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施行逾十六年,已不能满足天津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因此,修订《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天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

市司法局于2023714日至813日,通过政府网站发布《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修订送审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间,未收到公众意见反馈。

发表意见 退出登陆

姓名
联系电话
意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