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军代表:
现将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政策培训让政策落地效率更高的建议”进展和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涉企政策法规宣传解读
(一)官网开辟政策发布解读专栏。市司法局官网站开辟“政策发布”“政策解读”专栏,及时公开立法工作、法律服务等政策法规信息,并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解读,便于公众查阅,方便群众了解。今年以来,先后发布、解读了《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天津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天津市加强野生动物管理若干规定》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针对疫情,先后公布、解读了《新冠肺炎期间法律服务机构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企业复工复产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制。推动有关部门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印制《应对新冠肺炎法律问题解答汇编》《应对新冠肺炎相关法律依据汇编》下发各区和相关执法部门,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提供依法防疫法律指导和支持。大力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同时在处理与疫情有关的执法司法案件中加强释法说理,加大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提升群众依法防控、用法维权的自觉性。
二、创新政策法规宣传解读方式
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新技术的综合运用,用好广播电视、商业网站、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等各种传播手段,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宣传,为企业复工复产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一)组织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活动。疫情期间,市司法局在全市组织开展“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组织参加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深入开展以案释法,拍摄制作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公益广告,在天津电视台滚动播放,并在全国铁路、天津机场、地铁线路和1400余辆公交车等广泛投放。同时,通过天津司法“两微一端”、北方网等多渠道全方位推送,形成多领域覆盖,在全社会营造了依法防控疫情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专项公益法律服务行动。与市工商联、市律师协会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与市商务局联合印发《关于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应对疫情影响专项国际贸易法律咨询服务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专项“法治体检”活动。充分发挥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各法律服务团队专业优势,广泛开展政策宣讲、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服务企业风险防范化解、助力企业稳产稳工稳岗。1575名律师开展服务2737件次,受益企业4849家,挽回经济损失近6000万元。联合市工商联制定下发《关于以学习宣传民法典为重点持续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的通知》,组建成立民法典普法宣讲团,将学习宣传民法典作为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的重要内容,与常态化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等紧密结合。全市245家律师事务所759名律师累计开展各种形式宣讲743次,受益群众达到109162人次。
(三)创新政策法规宣传解读方式。通过向企业发布收集电子问卷和法治体检二维码,拓展律师线上测评、网络问诊、远程服务模式,实现律师与企业间的快速高效对接,在法律政策宣讲、法律风险防范、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精准化服务。组织律师及时整理推送与企业复工复产有关的典型案(事)例,以案释法、以案普法、释法说理,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针对复工复产企业普遍关心的政策性金融、减费降税、社会保险延期缴纳等政策措施,组织相关专业领域律师撰写解读文章,制作宣讲视频,从法律依据、适用范围、实务指引等方面加强宣讲解读,分专题刊发推送,及时回应企业关切。
三、强化重点政策法规学习和培训
全面推进民法典宣传学习培训。市司法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普法办等部门,切实推动民法典宣传实施。
(一)成立天津市民法典宣讲团。2020年6月23日举行民法典宣讲团首场报告会。宣讲团成员由研究领域和工作领域涵盖民法典各个方面的36名权威法学专家和优秀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将在全市范围内集中提供全方位法治宣讲服务,通过推送公益系列讲座,发布宣传挂图,组织全市积极创作普法产品,开展法治动漫作品征集展播活动,制作并持续播发民法典公益广告作品。将学习宣传民法典与常态化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六稳”“六保”等工作紧密结合,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制定宣讲工作计划、方案,确保正确的宣传方向和舆论导向。
(二)抓住关键群体。抓紧抓实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和青少年群体,围绕社会热点难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组织开展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化的学习宣讲,使民法典这一“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真正“活”起来,使文本上的规定变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推进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近群众心里。开展“民法典七进” “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充分依托法治公园和长廊、公交地铁、 “村村通”广播、窗口服务单位法治文化阵地等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学习宣传,畅通民法典普法宣传“最后一米”。
(三)集中媒体宣传优势。及时转发中央主要媒体重要稿件,报道市委相关部署和有关部门推动实施举措,及时反映全市学习宣传实施民法典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举措。依托天津日报、天津广播电视台等各类新闻媒体及时推出评论言论、释法说理文章,制作播出专题节目,营造强大宣传声势。在新闻网站及客户端开设专栏,制作刊播融媒体作品,突出宣传民法典精神实质、基本原则及核心要义。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社交平台,积极运用图解、动漫、H5、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方式,把策划线上话题和开展线下活动有机结合,切实增强活动效果。
四、注重政策法规宣传实效
在民法典的宣传学习中注重创新宣传形式、贴合百性需求、突出宣传实效。2020年7月14日,市司法局、市普法办联合天津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津云新媒体集团举办首期“津门普法——《民法典》与你同行”法治沙龙,在线学法人次突破180万,精华内容在天津新闻广播《法治纵横》节目中播出,活动反响强烈,取得明显效果。2020年8月18日,举办第二期“津门普法——《民法典》与你同行”法治沙龙,深入南开区金融街社区,与社区居民面对面开展《民法典》法治宣传活动。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市普法办副主任刘基智出席并向社区居民赠送法律书籍。沙龙通过津云客户端、天津司法微博同步播出,在线学法人次达110多万。法治沙龙邀请天津市民法典宣讲团专家,结合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就临时性监护、离婚“冷静期”、隐私权、土地使用权续期、物业服务、数据资产等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亮点热点问题,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让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法治沙龙采用网络直播形式进行,提前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宣传预热、征集问题,在线学法人数屡创新高,同时在线观看人数最高达6.8万。
天津市司法局
2020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