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爱国统一战线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实施,不断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充分调动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新的气势,开创了新的局面。
开创我国侨务工作新局面
中国是侨务资源大国,5000多万海外侨胞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3000多万归侨侨眷工作、生活在全国各地。
新时期以来,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在侨务工作中,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三有利”原则,即有利于海外侨胞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同海外侨胞住在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
1989年12月,第四次全国归国华侨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表重要讲话。全国侨联主席张国基代表上届委员会作题为《在改革开放中再创侨联工作新业绩》的工作报告。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晖宣布了国务院侨办和全国侨联联合表彰980名侨务系统优秀知识分子、企业家的决定。
1990年9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董事长郭鹤年时说,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1991年1月1日起,《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开始施行。这部法律把我国长期以来对归侨侨眷实行的政策予以规范,使保护归侨侨眷权益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为我国侨务工作新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200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外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外侨务工作的意见》,指出21世纪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华侨华人是促进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国外侨务工作将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在促进祖国统一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性。海外华侨华人工作的深入开展,极大地密切了他们与祖(籍)国的联系,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了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交流。
中华海外联谊会成立
1997年5月24日,中华海外联谊会在北京成立,推举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担任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雷洁琼、王光英、程思远为名誉会长。
中华海外联谊会将生活在不同国度、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制度之下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成为团结、联系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
中华海外联谊会成立后,充分发挥理事们在资金、技术、管理和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帮助引智引资,并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投身祖国建设创造机会、提供服务;积极弘扬中华文化,组织公祭黄帝陵活动,开展寻根之旅,举办“海外杰青汇中华”等活动,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侨胞特别是年轻一代心中深深扎根;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举办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系列海联论坛,在社会各界特别是海外侨胞中产生强烈反响;以老少边穷地区为重点参与公益慈善,开展扶贫赈灾,捐资兴学建校,积极修医济困,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统一战线其他涉侨党派、团体,也通过组织考察、国情研习、联谊合作、学术交流、文艺演出、文化展览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工作。
海外统战工作坚持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加强与华侨华人联系,增强了对侨胞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2000年陈水扁上台执政后,大搞“台独”分裂活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爱国友好侨团和海外侨胞成立了“反独促统”组织,开展海外“反独促统”活动,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海外侨胞还以多种方式向当地社会和民众介绍中国国情和发展,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宣传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和建设和谐世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