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司法局以“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行动为抓手,聚焦老年人权益保障,强化协同联动、发挥职能作用、凝聚工作合力,切实保障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市已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500余件,调解涉老纠纷2.5万余件,12348法律服务热线接听涉老咨询7500余通,用实际行动诠释“老有所依、法有所护”的民生温度。
强化协同联动 共筑助老护老法律防线
市司法局联合民政局、老龄办,从平台服务、优质援助、公证惠老、调解助老、公益爱老、普法护老六方面细化措施,打造“可感、可知、可及”的法律服务。聚焦老年人群体公共法律服务需求,重点关注高龄、失能、困难、残疾等老年人“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上下协同的老年人权益维护常态工作机制,共同为老年人织就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网。红桥区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财政局以及志愿律师团队深入社区,精准对接基层老年群体需求,采用案例剖析、法条解读和互动答疑的立体化宣传模式,开展敬老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年人送上了一份兼具实用性与针对性的“法治礼包”。
发挥职能作用 夯实助老护老法治根基
市司法局依托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法开展涉老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优先办理通道、安排专人接待服务等。在12348天津法律服务网、“天津掌上12348”微信服务号等系统界面增设老年人无障碍功能。和平区8910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与和信公证处等专业法律机构合作,设立89108910养老服务热线。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开辟老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宝坻区、蓟州区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提供上门服务。南开区推行“法援+民生”助老暖心服务,将高龄、空巢、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列为服务重点,组织人员上门走访慰问并提供免费代写法律文书、帮助立案等服务。同时,建立“一案一研判”机制,精准制定办案策略,对情况复杂的案件,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质效。
凝聚工作合力 擦亮助老护老服务品牌
市司法局将老年人权益保障相关法治宣传工作纳入年度天津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见,推动有关部门落实普法责任,加大老龄工作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公证行业对80岁以上老年人首次申办遗嘱公证的,免收遗嘱公证服务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机构因地制宜举办丰富多彩的助老维权活动,积极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组织律师、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乡村、养老机构、干休所等场所,围绕老年人关注的婚姻家庭、医疗纠纷、社会保险、赠予、继承、赡养等法律问题以及防范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内容开展专题讲座,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丰富的案例,切实增强老年人防范意识和法治意识。活动期间,共开展专项活动50余场,举办专题讲座3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受益群众近2000人。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覆盖全市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为老年人提供了“随地、随时、随身”的法律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了法治的温暖,提高了老年人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市司法局将聚焦老年人权益保障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统筹调动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法律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责任。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