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持续优化法律服务供给,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坚强法治保障。
一是法治保障引领天开园高质量发展。联合市科技局签订为天开高教科创园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框架协议及仲裁法律服务合作协议,成立天开园法律服务工作室,设立“企业服务日”,开展定期服务、日常服务和线上服务。实施《天津市公证行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十项举措》,为园区企业提供“预约办”“上门办”和“一证一案”的个性化、专业化公证法律服务。
二是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549家律师事务所为1.2万家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超2.8万件次。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系列活动入选天津市新时代加强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十大事件。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共办理公证业务16.3万件。持续加强司法鉴定事中事后监管,共办理司法鉴定案件5.1万件。天津仲裁委员会累计受理案件2518件。
三是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完成《天津市法律援助若干规定》修订工作,深化“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活动,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395件。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村(居)法律顾问供给模式,以“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N名人民调解员”构成乡村法律服务圈。开发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平台,实体平台提供服务8万人次,12348天津法网浏览量55万人次,12348热线接听来电47.2万通。12348热线首批加入天津市“热线联盟”,启动运行以来一键接入3.38万通,转出1400余通。圆满完成2024年度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组织实施工作。
四是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编制海事法律服务业发展方案,明确5个重点方向共20项推进举措。培育专业法律服务机构,我市律师事务所在埃及新增设1家分支机构。组织开展海事海商法律服务机构评价工作,我市海事海商律师事务所共16家(新增5家),组建新一届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和海事海商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律师专业水平评价工作,已评定海事海商专业律师21名(新增5名)。在河北区设立海事流动仲裁庭,满足企业就近咨询、立案、开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