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在普法道路上不断深化探索与实践,通过立法规、提质效、增活力、暖人心的系列举措,推动法治精神融入实践、深入人心,助力法治天津建设形神兼具,行稳致远。
“普法之法”指引法治宣传教育规范发展
2023年9月1日,一部“普法之法”——《天津市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在津沽大地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市普法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这部法规从完善普法责任刚性约束机制入手,大力推进法治实践中的实时精准普法,为国家法治宣传教育立法积累了地方立法经验。《条例》出台后,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全市培训班、发布系列法规解读、联合权威媒体多角度报道、拍摄宣传片等多种形式,推动《条例》学习宣传贯彻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在全市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精准普法”织密法治宣传教育责任网络
坚持聚焦大局和群众关注,深入开展专业精准的普法宣传。持续组织“宪法精神七进”,推动宪法宣传在基层场所广泛覆盖。深入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录制 “您关注的问题 我宣讲的主题”系列微课堂,进行“点对点”释法说理。打造民法典主题地铁专列、公交、游船,形成城市流动法治风景线。助力天津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启动“促发展 护营商”专项普法活动,举办“民法典·圆桌派”专题访谈,组织“法护营商·律动津城”公司律师职业能力比武大赛,提升企业管理法治化水平。全市各部门深入落实普法责任制,“企业家法治会客厅”、“千名人社干部进千企”、“女子学堂”等普法宣传品牌持续发力,法治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关键少数”引领公民法治素养持续提升
坚持发挥领导干部“头雁”作用,为国家工作人员量身打造50余节精品普法“微课堂”,通过学法“小切口”,做实依法履职“大文章”。加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学法体系建设,每年动态更新国家工作人员学法清单,构筑知识体系;每年组织网上学法,通过视频、语音、图解等形式开展学习辅导,切实提升学习实效。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达到2352人,2024年较上一年度增长近54%。各部门高度关注管理、服务、执法对象的法治需求,深入推进分众分类分业的精准普法,使普法贴近实际、彰显温度,有力推动公民法治素养的全面提升。
“文化铸魂”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繁荣发展
坚持以文化涵养法治,以法治浸润人心,征集发布天津普法标识,提升凝聚力、向心力。积极搭建报、网、端、微、屏立体宣传平台,主流媒体开设《法眼大律师》《法治纵横》等普法栏目,“天津司法”全矩阵平台常态化推送普法产品,全国首个网络普法大模型“獬豸”为基层普法提供智力支持服务。依托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借助戏曲、相声、快板、剪纸、皮影等丰富的艺术形式,打造形成津味法治文化。共建共享58个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阵地优秀品牌,为社会群众提供更广阔的法治实践平台。各区、各部委办局因地制宜,利用服务窗口、公园社区橱窗等公共空间建设法治“微景观”,让法治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温暖人心。